模棱两可?就是说话绕弯子!模棱两可是什么意思
生活中,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对话?
——“今晚聚餐你去吗?”
——“看情况吧,可能去也可能不去。”
这种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的回答,就是典型的“模棱两可”,它像一团迷雾,让人摸不清说话者的真实意图。“模棱两可”究竟是什么意思?它为何存在?我们又该如何应对?
定义:含糊其辞的语言艺术
“模棱两可”指故意用模糊、不确定的表达方式,避免直接表态,这个成语源自《旧唐书·苏味道传》,唐代宰相苏味道常以“模棱持两端”的态度处理政事,被戏称为“苏模棱”。
常见表现:
- 回避关键点:“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。”(实际是拖延)
- 双重解释:“你的方案不错,但还有提升空间。”(既夸又贬)
- 推卸责任:“按流程办吧。”(不明确支持或反对)
为何人们爱用模棱两可?
- 自我保护:避免因明确立场而得罪他人或承担后果,例如领导评价员工时,用“总体尚可”代替直接批评。
- 权力博弈:政治家或谈判者常用模糊语言留出回旋余地,比如外交辞令中的“密切关注”。
- 文化习惯:东亚文化强调“中庸”,直接否定可能被视为冒犯,因此委婉表达更普遍。
但弊端也很明显:
- 降低效率:团队讨论时,模棱两可会导致决策拖延。
- 信任危机:长期含糊其辞可能让人怀疑你的诚意。
如何识别与应对模棱两可?
追问具体细节
当对方说“尽量完成”,可以问:“具体需要哪些支持?截止时间能否明确?”
用选择题代替是非题
与其问“你觉得这个方案行吗?”,不如问:“A方案和B方案,哪个更符合需求?”
警惕“语言陷阱”
- 官方套话:“原则上同意”≈“实际不同意”。
- 免责声明:“不排除可能性”≈“大概率不会”。
模棱两可≠高情商,关键在场景
适当模糊在社交中有其价值,比如拒绝邀约时说“下次再约”比直接说“不想去”更得体,但重要场合(如合同条款、医疗建议)必须清晰明确。
经典案例对比:
- 模糊表达:天气预报“局部地区有雨”。(哪里?何时?)
- 清晰表达:“北京市海淀区,今日下午3-5点降雨概率70%。”
清晰是一种力量
语言学家格莱斯提出“合作原则”,强调沟通应提供有效信息,模棱两可像一把双刃剑,用得好能润滑关系,用不好则制造混乱,下次当你忍不住说“再说吧”时,不妨想想:是策略需要,还是逃避的借口?
(字数:698)
(责任编辑:宏观研究)
推荐文章
-
此举被认为会让“乌龙指”、“一分钱交易”现象成为历史。...[详细]
-
货币交易平台app下载2025 十大货币交易所app排行榜2025
老编辑:互联网的主战场已经不需要创业了,就是资本主导的。...[详细]
-
我要说的就是未来其实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被颠覆的,这是一个趋势,也是一个方向。...[详细]
-
特权可以让一些客户具有相对的优先权,比如高尔夫的会员,某些百货商店的会员,拥有会员意味着可以享受到普通客户无法享受到的服务。...[详细]
-
在2016年底的一次颁奖典礼上,Papi酱获得了全网票选出的“年度神演绎奖”,在感言里她说道:“包括短视频在内的所有内容创作和创业都是一件非常艰...[详细]
-
10月31日嘉实泰和混合净值下跌0.37%,近1个月累计下跌3.41%
今日头条对标题党的审核也很严,头条内部技术团队关于标题党分类的讨论就有十几页,他们曾经把另外一家平台的标题抓取,发现超过15%都被认定为标题党。...[详细]
-
2011年4月,中概股在美国集体遭遇诚信危机,6月份,又发生了支付宝股权事件,这让美国投资机构担心中国互联网公司的VIE架构可能存在问题,美国投资机构纷纷收紧投资。...[详细]
-
你可以测试哪些页面最吸引人,然后根据这些优势来制作更多的页面。...[详细]
-
计葵生表示,过去6至12个月是中国定义金融科技监管的阶段,现在这一阶段“从确定方向层面讲已经基本完成。...[详细]
-
当然,高频的一般都是刚需,不过刚需未必高频,这一点很多人没有想清楚。...[详细]
热点阅读